改變身分認同

本書作者提出我們應該改變自己的身分認同,而不是著重於要改變的結果。例如,如果兩個人同時在戒菸,他們可能會有下面兩種說法。

A:不用了謝謝,我在戒菸

B:不用了謝謝,我不抽菸

雖然兩個看起來差不多,但是 B 的回覆暗示了她自己覺得自己是個不抽菸的人,這就是所謂的改變身分認同。而當我們改變身分認同時,我們就更有可能去改變我們想要的結果。

另外,書中也有幾個例子幫助各位思考如何寫出自己的身分認同:

改變結果 改變身分認同
我要讀一本書 我要成為會讀書的人
我要跑一趟馬拉松 我要成為跑步的人

我看到的實例

前幾天我看到了瑀禾的影片:2024年度計畫,她提到了她也有使用這種方法。以下是她列出的幾個她想成為的人(她稱之為貼標籤):

標籤
晨行人
養生族
運動咖
投資客
創作歌手
極簡主義者

在我們定義想要成為的人時,盡量利用時常見到的標籤來定義自己。這樣更可以幫助自己時時刻刻記住自己想要成為地人。

個人見解:可以幫助自己釐清方向

我在 2023 年時,有列出 30 個自己在 2024 年想要完成的目標。 看完瑀禾的影片之後,我也想要統整自己的標籤。我從 30 個目標中,總共統整出了 8 個標籤,我這邊列出幾個:

我的標籤
語言愛好者
音樂鑑賞家
運動狂

我覺得在統整出這些標籤後,我也更能知道自己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因此,我也建議各位讀者如果第一時間想不到自己想要做什麼的時候,可以根據這個步驟發想:

  1. 隨意羅列出自己想要做的事,越多越好,不用想是否可以達成
  2. 將前一步列出來的事情,通過常用的標籤進行分類
  3. 仔細思考這樣的標籤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並根據這些標籤再次審視自己想要作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