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著前一個單元的內容,作者提出的另外兩個讓”提示顯而易見”的方法是:習慣堆疊和利用環境觸發習慣。

習慣堆疊

習慣堆疊是我認為四個方法中對我最有效的。他的基本概念是:當我做完 A 事情,我就會做 B 這件事。我們可以再堆疊更多的習慣 C、 D 等等。

我認為習慣堆疊的原理是讓我們在重複執行很多次這個步驟之後,我們將會視這個堆疊為理所當然的提示,進而去觸發下一件事情。利用這個方法,我們可以去設計一些方法來改善我們的習慣。例如,如果我想要看書,我可以在起床整理床這個例子來做改善:

  1. 原本的習慣:起床 -> 整理床 -> 淋浴
  2. 設計的習慣:起床 -> 整理床 -> 放一本書在床上 -> 淋浴 -> 會發現一本書在床上,進而觸發閱讀習慣

然而,習慣堆疊的重點在於找到正確的提示。書中提到的作法是,我們可以先列出所有日常的習慣,然後再思考安插在哪個習慣之後會更為合理,讓我們更容易的去做到這件事情

另外,我們也要注意習慣堆疊的明確性,也就是要描述確切的時序與地點。例如:”中午吃飯休息時做十下伏地挺身”,就可以改為”當我關閉電腦,準備要去吃午餐時,在桌子旁做十下伏地挺身”

利用環境觸發習慣

最後一個方法是利用環境重要性,我認為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提示。這麼方法很簡單理解,例如,如果想要增加練習吉他的習慣,我們就把吉他放在房間的正中央,那我們就會時常看到他,而去彈他。

環境的重要性對我來說也是有感的方式。我覺得在房間中規劃不同的空間,比如說在這張椅子上,我就做某一件事,在這張桌子上我就做某一件事,這會幫助我在達到那個地點的時候,就習慣於去做對應的事情。或者像是之前在讀書的時候,我就傾向在寢室會想休息,去到實驗室或是咖啡廳就會比較認真的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