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提出了五大前提,分別是 (1) 媒體的種類 (2) 獲取觀點的三步驟 (3) 閱讀的目的 (4) 如何由閱讀獲取知識 (5) 何時何地適合閱讀 這可以看做是整本書的大綱,在後面的章節中作者也有更深入的解釋。

媒體的種類

關於媒體分類,作者依據兩個面向:(1) 水平或垂直媒體:前者代表淺而廣的報導、後者則有深入的探討 (2) 中立、偏頗。分別劃分為4類媒體:

  水平 垂直
中立 A 類:新聞APP、通信社 B 類:部落格、專業雜誌
偏頗 C 類:新聞報導、談話性節目 D 類:陰謀論

獲得觀點的三步驟

  1. 利用 A 類媒體,獲得新聞的輪廓:以水平媒體快速的掃描過一天中所有的新聞。後面章節作者也有提到一些技巧(如使用 RSS 閱讀器等),來強化我們對於各個新聞標題的中立立場。
  2. 利用 B 類媒體,獲得不同的觀點:從 A 類媒體挑選出來感興趣的文章,我們可以在 B 類媒體上搜尋相關的資源閱讀,這可以獲得更深入的了解。
  3. 獲得新聞的全貌:當我們有一個深入了解後,可以看 C 類媒體,進而掌握多元角度。

閱讀的目的

閱讀的目的就是掌握多元觀點。一件事情絕對不會只有一個面向、一個觀點,如果我們越能夠增加我們的觀點數量、獲得不同的新觀點、那麼就能夠增進自己對於理解這件事的廣度與深度。

這讓我想到馬薇薇在奇葩說第一季半決賽所講過的話,比較難的那個持方,不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持方,他存在的意義是在讓你知道,這個世界的少數派有他的不得已。交鋒可以帶來多元。我想這也是辯論的目的, 只有對知保持謙卑,人們才有可能容得下多元的觀點。

如何由閱讀獲取知識

要或取多元觀點,我們要把知識化為知肉。知肉作者發明的字眼,我認為可以把他想成世界觀。關於世界觀,我覺得 Lindsay 在她的影片我是如何快速學習一個領域的中提到的點更為具體。影片中表明我們應該把知識結構化。我個人非常認同這點,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思想觀。但我也發現這世界上有一大部分人是以經驗主義為導向,這些人就很難做到把知識結構化。我認為如果有這種思想觀的人,應該可以嘗試適合自己的作法來歸納知識。

閱讀的時間與地點

作者認為現代人沒有集中力,要運用散漫力。重點在於接受散漫力,不要強迫自己集中,這反而會難以集中 悠哉的做事情。可以想像,如看影片、看實況就通常可以維持,原因在於要讓自己處於一個舒服的狀態。

這讓我想到最近在讀<正念冥想手冊>的書中的描述。他提到冥想的目的在於達到頂空的狀態。頂空可以想像成藍天,你的思緒就是烏雲。你越想要讓烏雲散去,他就越不可能散去;你越要想要專心,也就越不可能做到。這部分我會在之後的文章中討論。另外,我之後也會分享習慣養成的書籍。我會分享很多方法來幫助你建立習慣,如此一來就不需要作者提到的:使用思緒散漫的時間來蒐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