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任務處理

我之前看書也常看到有人提唱不要進行多任務處理 (multi tasking),不過我自己還是習慣使用。我認為這能讓我更好的控制心神,也更好的產生出有創意的想法。我認為你能不能進行 multi tasking 取決與你分配自己精力和資源的能力,當你越有能力掌控與預測自己對於資源的消耗,你就越能做到。否則大腦將會變得一團亂,只會造成反效果。

我原先 multi tasking 的做法在於培養固定的習慣。我會把每天的某段時間留給固定的事物。例如:早上七到八點進行:素描、冥想或是文章整理。我會把這些習慣組成群組的原因在於,如果排定單一工作而完全沒有彈性,容易因為當下心情而無法維持原先的計畫。當我讀到作者提出的重的工作搭配輕的工作時,我認為這是一個比較有系統性的作法。我也開始在原先的習慣群組中分配不同類型的工作,讓我的心神更好的被自己掌握。

重的工作和輕的工作

對於作者來說,他的輕重工作分別如下: 重的工作 (容易積累疲勞,使我們達到臨界點): 1. 閱讀重的文章 2. 閱讀重的書 3. 把想到的點子轉化為文字 4. 構思文章的組成方式 5. 重的執筆 6. 重的雜物 輕的工作: 1. 檢視新聞標題,把要讀的文章收到pocket 2. 閱讀輕的文章 3. 觀看影片 4. 閱讀輕的書 5. 寫讀書筆記並存檔 6. 透過天馬行空的思考,讓點子在腦內成形 7. 為文字搭配上視覺元素 8. 對文字內容進行調整 9. 輕執筆 10. 輕雜物(製作請款單、收發郵件…) 11. 喘口氣 (spotift, youtube聽音樂) 各位讀者也可以更具自己的興趣和實際感受來劃分不同的工作類型。以我自己來說,我曾經想要在晚上研究烹飪和素描,但我後來實際執行過才發現自己對於烹飪比較有熱情。如此一來,烹飪對我來說就是輕的工作,而素描就是重的工作。

作者另外也提到番茄工作法的缺點。番茄工作法會以 25 分鐘為單位去設計我們的工作,配上五分鐘的休息。我個人也做過,但一天有太多個 30 分鐘,我們會因為管理時間而有很大的消耗。而更根本的因素在於我們會因為工作缺乏彈性而容易造成心神大量消耗,最後無法跟上原先的計畫。我目前的作法是以 google calender 來排定一個 1-2 小時的時段,進行我整合過的習慣群組。同時,我也會預留時間來保持彈性。